[Tom Myers' Dissection Course: Day 5] 最終日:人體跟解剖教科書講得不一樣!最後一分鐘,我終於看到傳說中的「肌硬膜橋(myodural bridge)」!


五天的課程今天終於結束,大家開心合照!

Tom Myers再論神經肌筋膜網絡,內臟筋膜的奧妙

神經肌筋膜網絡(neuro-myo-fascial web),包含四部分:
1. 內臟(腹側腔室)
2. 腦膜和周邊神經(背側腔室)
3. 骨骼、肌腱、關節囊等(inner bag)
4. 壁層肌筋膜(outer bag)



會不會互相影響呢?Tom Myers舉例:肝臟附近的韌帶全都連接到橫隔膜,隨著呼吸轉來轉去,若像我們這組的大體老師有沾黏的話,每次呼吸的時候是否會有影響呢?
腎臟每次呼吸像上下電梯一般上下移動5cm,後面緊貼著「腰大肌」,是否可能影響走路呢?如果我們這樣想的話,是否應該從腎臟的位置開始走路呢?骨盆不是走路時這個鐘擺運動的一部分,而是在這個鐘擺裡面!就像「推進機」(プロペラ)一樣。


今日解剖發現

1. 肩膀旋轉袖、關節囊韌帶,全都有連結!
a. 今天我們在大體老師上拉扯,證實旋轉袖肌腱-> 關節囊韌帶-> 關節盂唇,整個難分難捨啊!
b. 2017年瘋傳的論文中有提到,棘上肌、肩胛下肌和「喙肱韌帶(coracohumeral ligament, CHL)」的連續性關係。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568533/bin/10-1055-s-0043-110473-i0095-0001.jpg)

c. 加上之前上山本泰山先生的課,有提到「喙肱韌帶」是「胸小肌」的延伸。
abc三點加在一起,再加上《解剖列車》的手臂線的話,根本從內到外、從前到後,整個串連在一起呀!



2. 大腦像「白子」,小腦像「優酪乳」?!
因為我們的大體老師沒有用福馬林固定,所以用鋸子把大腦取出時,我們需要立馬用塑膠袋接住,否則會散落一地!
大家對它的質地非常驚訝,因為看書都以為他是灰色、白色,其實活人的灰質是磚紅色的
質地像豆腐嗎?好像更硬一點。
不愧是🇯🇵日本人,馬上說出「白子(しらこ)」!

因為我吃過白子,所以非常認同,真的滿像的!
而留下的小腦則軟綿綿的,像「優酪乳」!
腦幹、視神經也都看到了。
我們把視神經切掉,看到「腦下垂體」(pituitary gland)!很驚人這樣的一個小小的構造,是全身荷爾蒙的總司令!



3. 最後一分鐘,我終於看到傳說中的「肌硬膜橋」!(雖然是最後看到,但因為跟上述相關,移到這裡)
根據我自己的波文,我兩年前得知有「肌硬膜橋(myodural bridge, MDB)」這個東西!
(https://www.regenexx.com/wp-content/uploads/2016/05/ezgif.com-resize.gif)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025088/bin/jcca_v58_2j_p184-enixf1.jpg)

「肌硬膜橋」連接枕下肌群rectus capitis posterior minor (RCPmi), rectus capitis posterior major (RCPma), and obliquus capitis inferior (OCI) )到硬腦膜

據悉,頸椎過度伸直可能會拉扯到它,造成硬膜或腦脊髓液的流動受阻。

我在助教Holly的幫忙之下,把大腦小腦拿出來,看到了硬腦膜要進入顱骨的地方。接著,我從後方找到枕下肌群的位置(大體老師面向上),往上摸。
拉扯枕下肌群,硬腦膜會被牽動;反之亦然!

這也是「顱薦骨療法」必定會治療的點!
所以,藉由這樣的治療手法,對於頸椎受傷、鞭甩症候群、創傷性腦損傷等「腦脊髓液流動可能受阻」的疾病,「顱薦骨療法」或許會有幫助。
按摩花生球、眼球運動(我們知道枕下肌群與眼球動作也有關)、淺背線伸展,或許也有放鬆硬腦膜的效果(理論上 ><)。


4. 股四頭肌的反射頭(reflected head of rectus femoris)
(https://functionalanatomyseminars.files.wordpress.com/2010/12/rec-fem.jpg)

它和髖臼、髖關節的關節囊筋膜整個連結在一起。
我在解剖的時候,發現它跟股四頭肌的直接頭(direct head of rectus femoris)其實也是緊密連合(我本來以為股四頭肌的兩個頭,就像肱二頭肌的兩個頭到肩關節裡面一樣,分得很開)。
它還是有可能像肩膀的SLAP lesion一樣,出事的話讓髖關節疼痛、卡卡的、不穩定的感覺,但他和股四頭肌的症狀關係也是很直接的,所以屈髖伸膝有問題,加上髖關節症狀的話,可能都要考慮「股四頭肌的反射頭」的問題。


5. 找幾個我超音波導引注射常打的點
a. 腰方肌、髂腰韌帶:Tom Myers看到還叫我過去,哈哈。可以看到髂腰韌帶超堅硬的!我說這是我常常打針的點,他竟然說他知道!
(http://www.oapublishinglondon.com/images/html_figures/CaseReport56-01.jpg)

當然,髂腰韌帶是穩定腰椎非常重要的韌帶。我平常都是從背側看,這次從腹側看,可以發現它後側的上方是腰方肌、下方是髂肌!筋膜也是密不可分!
腰方肌透過外側弓形韌帶接到橫隔膜的地方也看到了。

b. Soleus hiatus(比目魚肌間隙、比目魚肌腱弓)
這是🇺🇸Travis很興奮的叫我去看的!

因為他看到我在白板上寫Soleus hiatus,我說這也是一個神經容易受到壓迫的點,尤其是足底筋膜炎、阿基里斯肌腱炎等足跟痛,都可能有關。
他在解剖小腿後側時,發現這裡問我是不是,我一量位置真的就在Dr. John Lyftogt(神經增生療法🇳🇿發明人)教的膕窩下四指!能夠得到印證真是太興奮了!

c. 椎間盤、脊髓神經:Todd Garcia幫我們把脊椎鋸開,看到了「馬尾症候群」的馬尾(脊髓神經的末梢),到這裡已經是周邊神經了。但「馬尾症候群」仍是下背痛中的急症。
椎間盤好軟啊,壓一壓就像糨糊一樣!

d. 內側副韌帶、半月板、前後十字韌帶:十字韌帶真的好粗啊!為了膝關節的穩定性,人體好多堅硬的構造。
我們同時也在大體老師身上印證,內側副韌帶中段和內側半月板真的是密不可分啊!


最後,我只能說這五天知識量爆炸!很多跟教科書所學或自己想像的完全不一樣,看到實體的衝擊令人震撼!加上專家的解釋,更是如沐春風!
感謝我們的大體老師Jane,用妳的身體教導我們。
感謝組員,來自日本東京的Riekoさん、福島的Fumiさん、名古屋的Masaさん、來自倫敦的Jeanette、同樣來自台灣的Vicky Hung (洪雅琦)
感謝老師、助教、翻譯!籌劃這次活動真是太辛苦了!お疲れ様でした!

領到證書了!(左:Tom Myers;右:這次主辦活動的Kaoriさん)

大家在after party開心聊天!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