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 Myers' Dissection Course: Day 4] 「閉孔內肌症候群」比「梨狀肌症候群」常見?!「髂腰肌」完全是兩條肌肉?筋膜,熱愛八卦?


筋膜,熱愛八卦?

今天Tom Myers拿出前幾天《紐約時報》的新聞
運動時,我們的神秘內在世界

節錄並翻譯其中一小段:
「人體的內部器官就像八年級的教室一樣,熱愛八卦和社交。 脂肪細胞和肌肉細胞聊天,肌肉細胞對腦細胞輕聲耳語,每個人似乎都想成為肝臟做好兄弟。」

而這些「八卦行為」在運動時,特別活躍。「肝臟」是消化系統的將軍!

神經、血管、消化、分泌 都要經過它,上面的韌帶直接跟橫隔膜相接,所以和「呼吸」也有直接的關係!
我們這組的大體老師,肝硬化的非常嚴重。
大家要珍重自己的肝臟啊!


之前講過現在是「空間的醫學」,是全人的醫學。我們所有的脊椎都是圍繞著消化器官生長的!
消化器官是胚胎在生長時最初的一條長長「細管」。
(https://basicmedicalkey.com/wp-content/uploads/2016/06/B9780702032257500105_f07-01-9780702032257.jpg)

人體最愛「管子」了!
接著胚胎又長出,神經系統管子、循環系統管子、肌肉系統管子。(Tom又提到「椎間盤」是肌筋膜系統管子最原始的原料。)
Tom開始滔滔不絕講胚胎學(可以感覺出他對生命起源的奧秘,非常熱愛啊!)


今日解剖發現

1. 常有人問Tom,「腓骨長肌」為什麼一下接到ITB(側線),一下接到「股二頭肌」(螺旋線)?
(http://pocayo.com/Tutorial/topic-7/Myofascial-Meridians-for-Manual-and-Movement-Therapists_images/img-gen700.png)

是我們可以用大腦控制嗎?
不是,是功能結構性的限制,因應當時的狀況,視要穩定(側線)或旋轉(螺旋線)而定。


2. 「髂腰肌」完全是兩條肌肉?腰大肌也接到橫隔膜、椎間盤?
我們一直說「髂腰肌」、「髂腰肌」分成「髂肌」、「腰大肌」,但在大體老師上我們看到,它們是完全分開的兩條肌肉!人體很多鄰近的肌肉我們要用解剖刀分解的時候都不免還是難分難捨的,可是「髂腰肌」不會,用手一撥就開!
可以想見在活人身上,也是完全分開運作的
連接到椎間盤的地方,超級難分難捨的!

之前上Dooley課的時候曾經提過「腰大肌」也接到「橫隔膜」。這次總算親眼看到!

其實腰大肌到上面愈來愈細小,最後已經變成扁扁細細的「內側弓狀韌帶」medial arcuate ligament,連接到橫隔膜!
我們從下方拉扯腰大肌,橫隔膜真的會動


3. 「閉孔內肌」像釘子一樣釘在大轉子深處!它遠比什麼「梨狀肌症候群」常見?!
很多人屁股的地方不舒服,會傳到小腿產生坐骨神經痛,被診斷「梨狀肌症候群」;不只在這裡,之前在AAOM也一再提到其實「梨狀肌症候群」很少見!我們如果拿超音波下去看,其實壓到坐骨神經的,通常是「閉孔內肌」。我的臨床經驗也是如此。

這次超級驚訝的重點之一,下圖的5就是「閉孔內肌」,先看看它是如何往外(圖中左側)塞在大轉子深處,整個卡進去,用刀子超難切的!
PS: 這裡是「增生療法」重要的點之一,超音波下看起來像個「香菇」。


圖中的1, 2分別是坐骨神經、梨狀肌,髖關節外轉的時候,可以想像2, 5, 6會收縮放鬆,隨著大轉子轉來轉去!
而梨狀肌其實轉的幅度沒有很大,因為它還必須負責穩定薦椎,你覺得當我們髖關節內外轉的時候,誰比較容易壓迫到坐骨神經??
當然是「閉孔內肌」呀!

再來Tom Myers展神技!
把上下孖肌、閉孔內肌從大轉子深處連根拔起,感覺到它真的是大力士!超級強壯又巨大(對,絕對比你想像大很多!)的肌肉!
因為它們有重要的功能:穩定骨盆!
同時,它也是骨盆底肌底一部分。

Tom也提到膕旁肌一路連接到「薦骨突隆韌帶」,拉扯膕旁肌就可以動到「薦骨突隆韌帶」和薦骨!所以對穩定性也非常重要!

我也沒說梨狀肌不重要喔,另外一個重要的骨盆穩定肌肉就是梨狀肌。
可以觀察到它連到薦谷前側,像個馬戲團特技一樣,穩定薦骨和骨盆。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