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疼痛根因] 別傻了!你的癥結不是結構!排序吧,你的疼痛重點、比例原則放錯了!





猜猜看?誰比較痛?

右:腰椎第四五節椎間盤有點黑黑的,表示開始有點脫水。左:腰椎第五節和 薦椎第一節之間的椎間盤嚴重,併有滑脫。

簡單說,右邊很輕微,左邊的磁振造影看起來很嚴重。
你猜猜,誰比較痛?

右側這位磁振造影只有輕微異常的病人痛不欲生,無法彎腰、 無法久坐,須止痛藥及安眠藥才能入眠。
左側這位磁振造影嚴重異常的病人偶爾腰痠而已,生活作息也 未受影響。
劇痛只表示有發炎物質,或大腦被活化,和結構能畫上等號嗎?
早在 1994 年首屈一指的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就發表, 找無症狀的人(腰不痛)做磁振造影,64% 都有椎間盤異常。

這是文中的個案,嚴重的椎間盤突出,還壓到了左側S1神經根,可是這個人一點症狀、一點腰痛,也沒有
該研究結論是:腰痛的人做核磁共振,發現有椎間盤突出,可能是「碰巧發現」而已
也就是說,可能一點關係都沒有


別再執著於結構!

有些病人很奇怪,給各個大師怎麼打針、神經阻斷疼痛還是一模一樣,他/她還是堅信疼痛是來自於結構:只要治療到那條神經、韌帶,痛就一定會好。
最後走上手術一途,結果還是痛。(醒醒吧!因為你的疼痛並非100%來自結構!)
只因為某位醫師秀給他看某張影像診斷,他就深信不疑;所以我們要知道影像的暗示力很強大。
於是華盛頓大學的神經影像學家 Jeffery G. Jarvik 想出了一個方法:在報告中加註「上述發現在正常人中也可能經常出現,儘管我們報告其存在,仍須謹慎解讀是否符合臨床症狀。
結果發現接受到此訊息的病人,不再汲汲營營要求更多的醫療評估,不會一直要求追蹤,甚至連拿的藥的減少了。因為他們瞭解 了他們的疼痛並非源自什麼恐怖的疾病,焦慮感降低,懂得開始尋求運動或復健等治療方式。

甚至也有病人出現奇怪的痛感,或出現不典型的症狀:癢、震顫、發抖、抽筋、燒灼感、發冷發熱到變色!還深信是某個結構出問題。
或有女生都是月經的時候腰痛,還堅信妳的腰痛主因是某條韌帶,我真的是無言...(當然我不是說她的那條韌帶沒事,只是說可能只佔疼痛原因的一成)


什麼時候暗示你的疼痛根源不是結構?

對我來說很簡單,因為我認識一群肌肉骨骼疼痛治療的高手(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的醫師們、專業的治療師們),如果他們治療無效,我就可以很大方的說,「你的疼痛有別的原因!」
有一件事情大家要了解,有好一點打回原形是不一樣的!
如果一次比一次好,當然沒有問題,你就繼續接受增生療法、神經解套注射吧!可能恢復或快或慢,要來加強效果,也是可以來找我。或是只剩下一點點瓶頸,想要突破,我也很歡迎。
如果完全沒改善、打完針過幾天就打回原形、一開始有好然後就再怎麼打也沒用了:你的結構問題可能只佔很小的比例。請掌握你「疼痛的比例原則」!


要怎麼知道你的痛主因是不是結構呢?
1. 給專家治療過,未見明顯改善。
2. 伴隨非典型症狀:癢、震顫、發抖、抽筋、燒灼感、發冷發熱到變色等。
3. 治療後短暫改善便打回原形,甚至更嚴重,或症狀常常復發、位置跑來跑去。
4. 伴隨其他身體臟器的症狀(如腹痛、經痛、疹子)。
5. 某個事件後(出國、搬家、換工作、離婚、生產等),症狀明顯加重。
6. 核磁共振等什麼檢查都做過了,都說沒什麼,或影像與症狀嚴重度不成比例。



不是結構那是什麼?

問得好!在Klinghardt Academy的自律反應測試(Autonomic Response Testing, ART)
系統裡,任何疾病都可以歸類在這「七大因子」的其中一個!(怪病大師Dr. Klinghardt認為毒素佔多數,他特別重視病毒、重金屬、黴菌)

  1. 毒素:重金屬、齒毒、化學物質、有機溶劑、微生物或病毒感染。
  2. 營養素缺乏、生化失衡:甲基化異常、粒線體失能、神經荷爾蒙失調等。
  3. 結構異常:肌腱、韌帶、骨頭等。還有「看不到的結構」:筋膜、核心肌肉、動作控制、咬合不正、脊椎不正、足弓塌陷(假性扁平足)等。
  4. 能量紊亂:疤痕、神經節中毒、經絡氣結、扁桃體等。
  5. 食物不耐:食物敏感、麩質過敏等。
  6. 地場壓力、生理壓力:水土不服、電磁波、整體環境就是哪裡氣場或風水不對勁,造成你在這裡很不舒服,身體出現壓力反應,就稱之為地場壓力(geopathic stress)。
  7. 情緒創傷、靈性問題:2018 年《刺絡針》雜誌出了一篇重量級的文章,談論下背痛治 療的醫學實證,在慢性下背痛建議的第一線治療(超多研究證實有效)的治療只有四個,不是藥物、打針、開刀,而是:維持活動、 衛教、運動治療、認知行為治療


不是單一肇因,有時候你的疼痛是很複雜的,以「健康金三角:結構、化學、情緒」來說,你的腰痛可能各佔三分之一之類的。

所以重點是「排序」!你的癥結是什麼🤔
不要一直治療次要的東西,而對癥結視而不見。
當然有時候需要專業醫師、治療師的協助,抽絲剝繭,才能重見曙光。

熱門文章